应用外语学院组织青椒小分队完成“课程思政”主题系列教研活动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3-12-29浏览次数:10

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增进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本学期应用外语学院在做好新教师教学展示的同时,组织青椒小分队在11月、12月分别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

胡琳娜老师以“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为主题担任第一次活动的主讲发言人。研讨会上,胡琳娜老师带领同事一起研读文秋芳老师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及徐锦芬老师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认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框架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治理、外语学习评价和师生交往四个空间维度,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在于: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张啸老师以“智能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的课程思政的教与学”为题担任第二轮主讲发言人。张老师基于前一次研讨,进一步梳理了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主要文件,与老师们一起分享祝智庭、彭红超、王健、郑旭东、李文洁、王晓芳、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归纳出在当前智能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挑战:教学差异化、智能化程度低,教育资源供需失衡,信息化支持不深入,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过程性数据难以汇聚、挖掘和应用,这些问题使得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面临“两张皮”的困境。张老师结合学校当前的“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项目申报、校级虚拟教研室的立项课题题目,认为在智能时代,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可以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支撑,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实践也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两次教研会上,各位老师认真探讨了教学中的困惑。如:如何在教案中体现课程思政接入点的方式,是否可以允许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使用智能APP完成翻译类作业,老师们就布鲁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分类,认为学生目前的重点尚未涉及如何使用APP完成任务的知识类型。教研会上老师们还积极分享教学亮点,如课件制作、平台使用、智能APP使用等,为确定下学期的教研主题提供了思路。

应用外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