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举办江南抒情文化与浙籍“诗-画”名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3-04-26浏览次数:10

 

2023421-23日,“江南抒情文化与浙籍‘诗-画’名家学术研讨会” 在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绍兴)召开。会议由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主办,由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家文化名人(浙籍)研究中心、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绍兴市文旅产业研究院、新时代文学研究与实践中心承办,《文化艺术研究》编辑部、学术史长三角轮值沙龙(XCRS)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澳门理工学院、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省书画院以及浙江省内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期刊的主编与马来西亚、韩国部分学者参加了会议。

 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党委副书记高志栋主持了大会开幕式。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校领导费君清和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晶对各位到会专家与学者表示了欢迎。江南历史悠久,文脉悠长,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文献典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南的诗文、戏曲、音乐、书法、绘画等富有深情绵邈的抒情文化传统。特别是六朝以来,浙籍诗画名家辈出,诞生了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贺知章、陆游、赵孟頫、杨维祯、徐渭、陈洪绶等在诗画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这些诗画名家来自浙江、来自江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研究江南抒情文化与浙籍诗画名家,对于弘扬江南地域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江南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艺术研究》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范铸及“学术史长三角轮值沙龙”代表苏州大学教授刘锋杰对会议的主旨与意义进行了阐释。

 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兼新时代文学研究与实践中心主任、“稽山学者”特聘教授刘家思主持了22日上午的主题发言。围绕会议主题,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夏中义梳理了从米芾到陈洪绶六百年间士人画中的“拜石绘事”题材,厦门大学教授俞兆平论证了邓以蛰艺术美学的独特建构,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探讨了徐渭《墨葡萄图》的语图关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批评》主编赵炎秋鉴别了审美之象与表意之象的基本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审吴子林对文学赖以存在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进行了重新阐释,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稽山学者”特聘教授尹传兰对丰子恺在沪浙两个“缘缘堂”完成的作品所隐含的新的市民伦理进行了探究。《文化艺术研究》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范铸对以上发言进行了评议。

22日下午的主题发言中,胡范铸甄别了“情”的“产生”与“生产”两个概念的不同,樊宝英论证了鲁迅对《文心雕龙》文采观的创造性吸收和运用,江守义探讨了明代历史小说插图与接受伦理的关系,方国武阐释了《淮南子》“本情”论与中国情感理论的美学突破,俞超分析了钱锺书《管锥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钱虹以徐志摩的《康桥,再会吧》和《再别康桥》为例探讨了现代诗的情感节制与经典化,余晓栋考证了徐渭的《天池杂稿》及遗诗佚文,楼世芳探究了吴昌硕的诗意人格,郭传梅论证了吴昌硕的梅花题材创作的“苦铁画气不画形”的特点,赵言领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文艺新学科的文学未来学的发轫,许徐从鲁迅阅读“山海经”到观看“幻灯片”的经历论述了鲁迅图像启蒙观的发生,刘锋杰以“心---逸”四要素为切入点总结了徐渭的抒情思想,朱周斌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三种“审美论”的梳理,认为“语言意识形态”才是审美的内涵。余群对王阳明“以一日经过古今”的美学内涵进行了阐释,赵敬鹏以《水浒叶子》的孙二娘绣像为中心探讨了图像的独立叙事功能,罗方华从吴昌硕题兰诗观察其绘画笔墨变革之两翼,袁俊伟以恽寿平画论为主要考察对象探讨了“诗画互论”作为诗画融通的路径的规律,许丽论证了抗战对朱自清文论思想的转变的影响,范永康从象征之“美”与本体之“乐”区分了康德与王阳明的伦理美学思想的不同,曹谦论述了朱光潜美学中的“意象”翻译,周景耀论述了缪钺的宋诗研究,杜瑞华重审了诗歌的抒情特性,高海燕对李可染与潘天寿的绘牛图进行了审美比较,王倩总结了丰子恺的“自然有情化”文艺观。

 “学术史长三角轮值沙龙”代表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诗-画”与“语-图”是中国文学艺术作品抒情言志的一体两面。江南山水秀丽,人文蒸蔚,情志充沛,艺苑繁茂,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书画作品,江南代有人才。系统整理,寻根究源,这一领域是我们总结文艺经验,探讨艺术规律的新角度、新视野、新起点,也是大有可为的新领域。

 bat365在线官方网登录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家思在闭幕辞中期待大家在抒情文化传统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以及下一次相逢于越秀学术盛会的新风貌。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