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我先行】西语、数贸、酒管联合开展“探寻竹编脉络,感受非遗魅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吴一凡发布时间:2022-07-21浏览次数:224

7月1日-7月9日,由西方语言学院法语系、数字贸易学院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2020级本科生组成的暑期“新昌竹编推动非遗文化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社会实践团, 在指导老师张晓霞的带领下,对新昌、嵊州竹编手工艺人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实践访谈。

实践期间,社会实践团来到梅渚古村,拜访了新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毅。刘毅,出身竹编世家,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其中,竹编《天坛》获得“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同时入围“艾林•国际”工艺品精品奖等。在刘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新昌非遗工匠馆,欣赏了其创作的《天坛》《红船》等包含典型传统元素的作品,了解了竹编简单的一些工艺流程。在本次访谈中,为了更好的体验竹编在指尖上的非遗魅力,实践团全体成员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竹香袋。竹编对于刘毅而言,已是发自心底的热爱。正是这种热爱,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让他在竹编领域崭露头角,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走进嵊州市大志然竹编厂,在企业负责人吕爽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竹编生产车间和竹编陈列厅,工人们有序的工作环境,摆放整齐的竹编工艺品,精细的竹编迭代归类让实践团成员们对竹编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吕爽强调从以前具有观赏性的动物竹编到现代精致实用性的竹编产品是竹编不断适应时代再创造的过程。目前该厂的竹编分销商已遍布全国,产品也已远销欧美等国家。当被问及自己为何会从事这一传统行业,吕爽表示自己作为新一代竹编技艺的传承者、传播者,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自古有云,大隐隐于市。实践团成员用时三天在乡间小镇中走访了数位民间竹编手工艺人并拜访了一位七十六岁一直以竹编为生的民间匠人楼金木。在楼爷爷店前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他亲切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自己日常编织竹编产品的工序(从破篾、染色、编织、到装提手等)。楼爷爷坦言自己对于20年来没有青年一代愿意学习和传承竹编手艺的现状感到些许无奈和担忧。楼爷爷用自己的一辈子执着地做一件事,这是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对竹编手艺传承的坚守和心血,老一辈竹编匠人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传统手工艺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人们要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修复民艺生态,留存工艺匠心,守望文化故乡。以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竹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了团队成员对竹编文化的认识,并且也将更深入的走入竹编行业,同时,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可以关注到此技艺并加入学习,让传统的竹编技艺焕发出新活力。

西方语言学院供稿

浙ICP备05014601号 电话:0575-89172457、0575-89114457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